深圳豪掷2亿“算力红包”背后:40家企业为何连夜改写AI战局?

凌晨三点的深圳湾科技园,某AI实验室的显示屏蓝光刺破黑暗。程序员小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——他刚用政府发放的训力券解锁了300P算力,原本需要72小时完成的模型训...


凌晨三点的深圳湾科技园,某AI实验室的显示屏蓝光刺破黑暗。程序员小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,手指在键盘上飞舞——他刚用政府发放的"训力券"解锁了300P算力,原本需要72小时完成的模型训练,现在只需8小时。窗外,深智城智算中心的巨型机房正吞吐着海量数据,蓝色指示灯如星群般明灭,每秒处理着相当于1.5亿部4K电影的信息流。这场由政府主导的算力革命,正在重塑中国AI产业的底层逻辑。

一、政策"组合拳":给AI企业装上涡轮增压

深圳此次发放的"训力券"绝非简单撒钱。2亿元补贴背后,是一套精密设计的政策引擎:

1.算力租赁打5折:企业凭券可在华为云、鹏城实验室等11家智算平台直接抵扣费用,最高省下1000万元。元戎启行工程师透露,这笔钱让他们把自动驾驶模型的迭代速度提升了3倍。

2.配套"弹药库"充足:每年追加1亿"模型券"降低应用成本,5000万"语料券"打通数据孤岛,甚至设立百亿基金构建投资生态。这像极了游戏里的"满级装备包",让初创企业也能参与头部竞争。

3.速度堪比火箭发射:从3月初发布《行动计划》到29日发券落地,全程不到一个月。有企业负责人调侃:"深圳政府怕是装了AI决策芯片。"

二、算力基建:给城市装上"超脑"

在南山智造产业园地底30米处,深智城3000P智算中心的液冷服务器正以60℃高温全速运转。这座"地下AI电厂"与鹏城云脑Ⅲ等工程联动,将深圳的算力规模推至62E Flops——相当于把2023年全球TOP500超算的算力总和压缩进一座城市。

更震撼的是布局——到2026年建成80E实时算力,足够同时训练300个ChatGPT级大模型;打造"河套-西丽湖-光明"算力走廊,形成半小时AI创新生态圈。

这种基建力度,让业内人士直呼:"深圳在给未来30年的AI战争修长城。"

三、企业实战:从省钱到造血的进化论

领到1000万额度的云天,正将省下的算力成本投入神经拟态芯片研发。"以前租算力像打车,现在像买了新能源车牌。"副总裁的比喻很接地气。而生物科技公司睿迈则用补贴算力搭建蛋白质折叠模型,把药物研发周期从5年压缩至18个月。

更有趣的是算力消费新模式——某机器人公司用省下的钱购买英伟达H100芯片残次品,通过自研算法实现90%利用率;初创团队在智算平台"拼单"训练模型,上演AI界的拼多多神话。

四、未来猜想:算力会成城市新GDP吗?

当深圳的AI企业开始用"度"计算算力消耗,就像我们交水电费一样自然,这座城市正在定义新的经济规则。有专家预测:2026年深圳AI产业规模或突破5000亿,算力贡献率超40%;"训力券"可能衍生出算力期货、算力保险等金融产品;深港算力协同将催生跨境AI服务贸易。

站在深智城智算中心的观景台,玻璃幕墙外是灯火通明的腾讯滨海大厦,远处传来无人机编队的破空声。这座城市用真金白银验证着一个公式:(政策精准度×算力规模)^企业创新力=AI先锋城市的加速度。当别处还在讨论AI会不会抢饭碗时,深圳的企业家们已在思考:明天该用哪张"券"改写行业规则?

话题: 如果你是AI创业者,最想用"训力券"开发什么黑科技?评论区等你脑暴!



相关资讯